Sunday 3 April 2016

克羅地亞- 薩格勒布:把遺物埋葬在失戀博物館 (下)


博物館地方雖不大,仍能間隔出幾個展區,其中兩區的名稱發人深省:
“The chips are down. The game is up” “Private battles, Global wars”
每段關係都是一場賭搏,情感交戰,二人拉据,看似是私事,卻在全地球天天上演。
縱使當中風險極高,受傷機會極大,我們還是會重複地奮勇參戰。

每件展品都附有介紹,列明戀情期限,及愛情故事。

當中有的沉重如戰地情書、有的具歷史價值如1920年代照片、有的一看就懂如婚紗、但更多的是別人眼中「九唔搭八」的垃圾: Router 、超市貨籃,狗玩具、過期爆谷,兒童圖書、單隻高跟鞋、巨型斧頭、K仔丸,沒錯,正是毒品氯胺酮。

當中印象最深的是一隻來自波斯尼亞的破爛毛蟲公仔:20個月的異地愛情,男女主角每見面一次,就把毛蟲的一隻腳撕掉。他們約定,當整條毛蟲的腳都被撕掉之時,就是他們一起生活之日。當然,故事的結局你我都知,這條毛蟲終歸還是條有很多隻腳的毛蟲。

往日我在博物館走馬看花,只重點看「精品」,但今天我決意把每一個展品都細心看一遍,不論戀情是3 天,還是40 年,亦或從未發生;不論物品是名貴,還是廢物;不論故事是可歌可泣,還是俯拾皆是。

每件展品都承載著捐贈者的思念、無奈、疑惑、憤怒、失望、遺憾、痛苦,通通都是值得被尊重的情感。

每件展品承載的愛意亦同等厚重,都是捐贈者昔日毫無保留地獻出過的。

別人的垃圾,他們的寶貝;別人經歷過的,我正承受著。

過百件展品,上百個逝去關係的墓碑,這個愛情墳墓令我有點窒息。

但我看得見原來只屬部分,館藏其實約有1700件物品,捐贈者年齡介乎1985歲,35%是男性,65%是女性,美國是最多捐獻的國家。

捐贈者千里迢迢從世界各地把心愛之物送到克羅地亞,為的只是一刻解脫。
然而,把物品留下,就能把他放下嗎?

臨近尾聲,我有點刻意放慢腳步,最後更坐下來,不顧儀態地哭了不知多久,有意無意想延遲離開的一刻。

我想起展館門口那塊巨型紙版的「創辦人的話」:「我們的社會認同婚姻、喪禮、甚至畢業典禮,縱使失戀為人帶來強烈情緒,卻沒有任何正式告別戀情的儀式。」因此,創辦人希望捐贈者能透過展出愛情遺物,憑弔逝去的愛情,藉此走出悲傷。

的確,這僅是一個儀式。

他留給我的又豈止是一本Travelogue:度身訂造的旗袍、N條裙子、N件上衣、N件毛衣、皮褸、棒球褸、羽絨、蝴蝶耳環、西西里手鈪、西班牙皮靴、巴塞球鞋、英式布鞋、日本圍巾、台灣小熊、手提電腦、Kindle封套、還有那個至今仍伴著我周遊列國的貓兒錢包。那貓兒成為了今天的Profile Picture

身外物尚可扔掉,但因他而起的回憶呢?習慣?口味?性格變改?甚至是一些重大決定?包括到倫敦留學。還有,這個「咪貓碎步」。

「愛上一陣風,吹完它就走,這樣的節奏,誰都無可奈可。」
這場龍捲風為我留下的一切,或許是他意料之外,亦確實超乎我想像。
若我真要把他所有的痕跡抹走,恐怕我要把整個自己永遠封存在博物館內。

其實,我早知一切根本抹不走,亦不需抹走。

我想起了我們的最後對話,我跟他說:「從沒有人能像你一樣把我徹底摧毀,我的父母都沒有如此威力,你令我學會在頹垣敗瓦中爬起來,把自己拾起,重新構建一個新的自己。」

他是誰,到頭來毫不重要,重要的是這一課。關係結束,一場跟自己談的戀愛開始。

德語詩人里爾克Rainer Maria Rilke 著作《給年輕詩人的信》指,哀傷令人跟自己更貼近。
他在第八封信寫道:「悲哀的時刻,正是一些新的、陌生的事物走進我們生命的時刻;因為我們原有的情感退了下來,瑟縮一角,於是內心變得安靜。讓一種無人知曉的『新改變』乘勢悄悄走進來,站在在我們內心中間……

哀傷的時刻總令我們繃緊得猶如四肢癱瘓,因為我們原有的情感不見了,一切親密而熟悉的東西瞬間被拿走了,只剩下自己孤獨面對這個無人知曉的『新改變』。在蛻變的過程中,我們一路向前,亦趨亦步,心情不能安穩下來。然而,當哀傷一走,這個『新改變』就己進駐我們,在內心深處化整為零,溶在我們的血液中。屆時,我們再也體驗不到當時的哀愁,但卻已無聲無息地蛻變了……

如果有一種前所未見的悲哀出現在你眼前,如果有一種不安像光與雲影似地掠過你,請不要恐懼。你必須知道生命沒有忘記你,它仍把你握在手裡,它永不會讓你墜下。你要明白有些改變將降臨你身上。

當下你仍想逃避不安、痛苦、憂鬱,是因為你尚未見到它們為你帶來的新氣象。」[1]

快樂的、痛苦的、抹不走的一切,我都樂意帶著上路,因為有些改變已降臨在我身上。
若干年後,若我重臨此館,看見自己的展品,定必一笑置之。
我推門出去,就讓往事像蒲公英一樣飄去,輕鬆自在。


延伸閱讀:
1The Soul-Expanding Value of Difficulty: Rilke on How Great Sadnesses Transform Us and Bring Us Closer to Ourselves
《給年輕詩人的信》—第八封信(中文版)
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